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1 /1 1 3 .0 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 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已经了解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根据这一方针要求,企业的不仅要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在“第一” 的位置上,更重要的还要将事故的预防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因此,“怎样预防事故” 便成为企业内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每时每刻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我们常说,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必须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发的客观规律。那么要想预防事故,知道事故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发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事故的特性。 通常来讲,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和潜伏性” 三种特性。这表明,事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只要这种发生事故的原因存在,在不确定的时间里就必然会引发事故。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却又往往被诸多的因素所掩盖,很难被人们所感知。 由此看来,如果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准确的对直接原因——危险源予以充分辨识、评估和控制,要想做好生产安全管理,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3 .1 什么是“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 在深入学习“危险源” 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对“危险源” 可能引发从而导致伤害的事故分类有一个认识。根据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可分为以下 20个类型: 01、物体打击 02、车辆伤害 03、机械伤害 04、起重伤害 05、触电 06、淹溺 07、灼烫 08、火灾 0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2 /1 1 其中“中毒和窒息” 主要是指致害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则是属于职业健康的控制管理范畴。 在学习“事故致因理论” 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事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所存在的有机联系,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工厂“危险源” 辨识、评估及控制方法。 安全科学理论将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我们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第二类: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被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我们通过采取措施对危险能量或危险物质加以约束和控制。 举个例子讲,危险的能源或物质,就好比自然界野生的老虎,一旦人类与之接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