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科技建筑开发工作研究耗是涂料的一百倍还要多,无论是无光漆,还是有光漆,它们的总耗能只有三十几兆焦,而瓷砖的话却有400多兆焦。有10倍以上的差距。其他如总水耗、cod、vod、固体废弃物、室温效应、二氧化硫排量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瓷砖的数据大概都在10倍,甚至于10倍以上于涂料。所以无论哪一种涂料,即使是有光漆,其总能耗相比其他建筑材料而言,都是非常低的。墙漆是低碳装置的最佳选择,是低碳建筑的时装。相比于瓷砖、金属板、大理石、玻璃幕墙等,翰高墙漆涂料的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以及材料本身的能源消耗情况,都是最低的,而且涂料能提供给一个建筑时尚的外貌。比较典型的建筑如日本、希腊。日本的民居,以显示材料的本色为主。希腊是阳光城,用的白色相对较多。再如我国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有不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如北京的建筑,偏重于庄严、大气,上海则是一个时尚、现代的风貌。在不同的区域,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都可以通过涂料所营造的独特景象来实现。比如仿花岗岩,仿瓷砖、仿木材、仿金属板等,都可以做到惟妙惟肖、真假难辩。资源、能源是有限的,它一定会制约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只有用低碳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扩展人类发展的空间。现在通常所说的科技地产,包括低碳科技地产,指的都是在住宅及其他的民用建筑领域,采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或是主要方面涉及到低碳,涉及到建筑的能耗,同时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我们人类的需要,如室内环境对资源的消耗等。因此当涉及到低碳这个话题时,各界的争论是相当多的。借用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代表中国官方的正式承诺:我们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单位gdp要再节约40到45%。就北京而言,在现有节能65%的基础上要争取做到再节约40%到45%,才会是公认地低碳建筑,而其他一些零散的低碳或者节能措施,不能认为该建筑就是低碳建筑。就住宅及民用建筑而言,因其开发量在低碳科技建筑的开发要点全国而言比重极大,所以实际上指的主要就是民用建筑能耗,这个能耗目前第1页共5页来看占绝大部分的是采暖和制冷。现在一谈到低碳,很多人会把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交通罗列进来,虽然这些领域也很重要,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可操作性。假设我们在北京的三环旁边的地铁站附近建了一个小区,和在良乡已经有热销的楼盘附近建一个小区,哪个更低碳。有的观点认为自己的交通方便就是低碳。甚至有一些号称低碳楼盘的项目就提到,我们这儿方便,方便到哪儿了。只有一条,旁边有一个家乐福大型超市。这并不是笑话。号称专门做科技绿色地产的房地产公司,在整个项目里几乎没有用任何的节能环保措施,保温、太阳能都没有应用,这怎么能称为低碳。楼盘旁边有一个大超市,业主就方便了,就不用再开车,连地铁都不用坐。这就是所谓的低碳。所以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强调的这种节能,指的是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把其他的包括建造的阶段都罗列进来,看似有理,实际上根本就无法操作。一栋木头房子和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如何比较。显然不可能鼓励去建造那样的房子,没有可行性。所以强调低碳还是应该以使用中为主,以人的需要为主,依次衡量。说到低碳很多人就会提到成本的问题,认为低碳建筑就是高成本建筑。实际上做低碳建筑,成本并不见得会增加很多。中国目前的房价很高,增加的成本都是属于10%以下。低碳建筑中有其标准的不同。比如大量的普通房子,普通房子的低碳措施非常重要,需要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比如冬季侧重于温度。中高档的房子实际上要更关注给予住户完整的节能环境,特别重要的是“新风”,更高标准的如冬季要关注湿度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们健康所需要的。所以就低碳责任来讲,房地产公司与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是有关联的,就是共同有区别的责任。建造高档楼盘相对于这个人群的房子,人均占有的居室面积非常大,这时就应认为他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他应当像发达国家一样,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而且实际上他们消耗的能源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要依靠低碳新技术为客户打造出独有的使用价值。我们有很多项目采用了一些太阳能设备,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增加了成本,理论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