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IT 企业如何打破 ISO 体系维护“两张皮”的困局提到 ISO 体系维护,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倍感头疼。头疼的不止是从业的同仁,项目经理们同样头疼。在一些中小企业里一个典型的情景就是,每到体系外审前一段时间,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四处催收过程文档。项目经理不得不一边忙新项目,一边回顾已经完工的项目,重新补文档。不得已的时候,质量管理人员还得帮忙做文档。这个情景,用相濡以沫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然而,这些 “鱼儿们”往往得不到同事们的认同。体系维护这个差事费劲不讨好,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工程师都受累的根本原因就在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足,把质量管理等同于“体系维护”,等同于收集“满足体系要求”这些“证据”,这无疑是撸质量管理的“皮”,不把人撸疼才怪。质量管理当为企业进展壮大而存在,鱼之为鱼,当生长于“质量管理”这个江湖,能让企业强身健体。不管是 ISO9001,还是 ISO20000,或者是 ISO27001,都是一个企业工作流程的法律规范性指南,最基本的要求都是全员参加。只有全员充分参加进来,质量管理这个环境才能成为“江湖”,才能载舟远航。且以 ISO9000 为例,一起来看看中小 IT 企业如何才能打破体系维护和实施“两张皮”的困局。领导重视。要想让全员参加到体系贯彻中来,领导的重视很重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一位首批 ISO9001 注册审核员透露,近年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不足,一些企业把质量管理全部职责归结为资质维护,甚至直接把质量管理岗位叫体系维护专员,要想让职能部门去推动质量管理落实,无异于隔岸观火,隔山打牛。现实情况是,众多认证企业只把持证当成一种资质,仅当作投标的一个砝码。殊不知,持证已经是一个企业法律规范化生产的最低标准。ISO9001 最大的、最基本的好处却不为许多企业认知,这就是能帮助企业打造一个有序的组织,把过程用适当的标准加以约束,以过程控制来保证交付成品(包括服务)的品质保持一致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实施可以看到成效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组件复用性,降低重复投入,回避产品风险等等。这些成效既是铸造品牌、稳定客户的隐性效益,也是能产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显性效益的。领导能把这些认识传达下去,全员的重视和参加才能落地,质量管理才能顺风顺水,ISO9001 体系资质的维护才可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落地的基础,要真正落地还需要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