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 对晶闸管的开通控制,一般采用触发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因晶闸管的结构工艺所决定,使其开通只需提供一个“瞬态信号”就可以了,内部电路的强烈正反馈作用,能将开通状态“维护住”,施加“常态控制信号”是不必要的,甚至产生有害作用,如增加无谓的功率消耗,缩短使用寿命等。 1、“晶闸管效应”电路与晶闸管触发电路的比较 在某些场合,用晶体三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晶闸管效应的电子电路,电路具有信号保持、信号记忆功能。下图 a 电路,晶体三极和 Q1、Q2 接成具有强烈正反馈作用的晶闸管效应电路。电路在静态状态时,R2 左端为 0V 低电平,Q1 无偏压处于截止状态,Q2 无偏流通路,也处于截止状态;当 Q1 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时,Q1、Q2 因正反馈作用饱和导通,此时 R2 左端高电平信号消失,重新变为 0V,但 Q1、Q2 的饱和状态得以保持,继电器 KA1在电路输入信号消失后,能一直处于吸合状态。 +13V3k+5VHL165141110kKA1R1R2D1DC12VQ1Q2KA1D1+12V+12V+12VR130kR210k2kR6R3100kD2R5 30k0.1uC1SCR2P4M2kHL1+12V5kR4+12Va、晶闸管效应电路1b、晶闸管效应电路2c、晶闸管触发电路 图 1 “晶闸管效应”电路与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 上图 b 电路,是用带有正反馈环路的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晶闸管效应电路。电路的静态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放大器反相端的电压高于同相端,输出为地电平。当高电平信号(峰值高于反相端分压值)经 D1 输入后,放大器输出端变为高电平,R5、D2 正反馈回路,将输出高电平电压引入同相端,此时输入信号消失,输入二极管反偏截止,放大器因正反馈作用,维持高电平输出。 上图 c 电路,是采用小功率单向晶闸管2P4M 的故障信号记忆电路。2P4M 的通态维持电流值仅为 3m A,开通后,回路产生流经发光二极管的HL1 的5m A 电流,故受高电平触发信号开通后,能维持开通状态。R4 为触发电流限流电阻,触发电压的峰值为 12V 高电平。触发信号到来时,产生+12V→R4→晶闸管的G极→晶闸管的阴极→电源地的约 2mA的正向触发电流,晶闸管受触发而开通。单向晶闸管的开通控制,相对简单。 注意:单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必须是正向电压(电流)信号,即相对于阴极,控制极为正的信号;若施加反向电压(电流)信号,晶闸管不但不能开通,而且有可能损坏单向晶闸管! 2 上图a、b、c 电路,电路形式不一,但工作原理相同,由此可以加深理解晶闸管器件的控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