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形意拳的起源及李洛能对形意拳地贡献形意拳是我国传统国术中拳的一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称为中国的三大内家拳。所谓内家拳就是将道家性命炼养之旨与拳法练习的内功要理融于拳法练习之中,讲究养生、 养气、 养血、 固丹田。内家拳不惟强健筋骨,并具有一定的佛道家禅理:上则精神贯顶以养性, 下则气达丹田以固命,大则可以强国强种,小则可以祛病延年、健体防身。内家拳法是按阴阳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诸法以成其技,使气血充足丹田, 然后内达于五脏, 外发于四肢, 使血脉贯通,筋骨坚强。在练拳过程中探讨“以养而练与以练而养。”使得拳法在练习中“丹田气足充盈,便于内达五脏、外发四肢”,更会在练拳的过程中使“心与意相通”、“意与力相达” 、“力与气要相互运济” ,使之心、气、力、意相互贯通浑然一体。久而久之就能做到: “内外如一,手足相合,动静有常,进退有法,手不虚发,发则必胜!”形意拳,以它的发力迅猛、攻守兼备、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伸缩自如、动静相兼而闻名于世。它静若处子、动若雷鸣、轻如狸猫、迅如猛虎,特宜于实战。形意拳象形取意,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它在“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 ,在原【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改“心”于“形”,它不像一般拳种那样的花哨与漂亮,但它更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在的气、意、力的练习及基本功与基础动作的练习和探讨,求其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心催意动、意至力达、力到气发”的武功境界,与“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等形意拳较深层地练习的要求与体现。形意拳的基本功是以三体式也就是站桩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以【五拳】 、【十二形】的练习为重点,起落钻翻、含胸拔背、合膝裹胯与叩齿舔舌、气沉丹田是形意拳练习的重点要素。“外三合”、“内三合”是形意拳外形与内力练习的方式与要素。它讲究“气从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的硬打硬进的风格,也讲究“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进攻策略, “打人如走路,看人似蒿草”更是以我为主的作战作风;其实“脚踏中门抢他位,消息全凭后足蹬”的形意谱训才是形意拳真正克敌制胜地根本法蒂。【五拳】也称为【五行拳】,是按照五行金、水、木、火、土的排列, 分别叫作 【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并指出劈拳似斧性属金通鼻益肺,钻拳似电属水连耳益肾,崩拳似箭性属木养肝明目,炮拳似炮属火连舌养心,横拳似弹属土通口养脾,也就是说经常练习五行拳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