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医药批发行业格局、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医药批发规模、医药批发器械、医药批发药品及药店进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概况 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从 2024 年取消医保定点资质的行政审批、2024 年新版 GSP 和 2024 年的两票制,再到 2024 年的“4+7”带量采购,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医药商业作为中间产业,受到明显扰动,负面影响主要在于批发企业纯销比例上升使得应收账款扩大,药品降价使得整个行业毛利率面临下降压力;另一方面,医保基金预付款、院外市场扩大、集中度提高将带来利好。密集出台的医改政策如同微风一样,在市场泛起阵阵涟漪。 二、行业竞争格局 医药批发方面,中国医药批发企业大多由上世纪各个地区的医药批发站演变而来,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属性,规模体量也不尽相同。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中国共有医药批发企业 1.4 万家,较 2024 年的 1.35 万家相对无明显增加,行业整体上新增企业较少,已经形成了以国药集团、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为代表的全国性龙头企业和以柳药股份、鹭燕医药为代表的区域性龙头企业主导市场的局面。 零售方面则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同,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特征。除四大药房外,重庆桐君阁大药房、云南健之佳、辽宁成大方圆等连锁药店在各自区域同样具有优势。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中国共有医药零售药店 48.9 万家,较 2024 年底增加 3.53 万家。 三、现金流 由于现金流、业务结构变化等数据只能由各个上市公司统计得来,为此,我们选取国药股份、国药控股(港股)、华润医药(港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柳药股份、瑞康医药、嘉事堂、鹭燕医药、南京医药、人民同泰、英特集团、重药控股、同济堂等 15 家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分析对象。 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终端公立医院仍然处于强势地位,医药批发商作为中间商主要承担物流配送业务,议价能力较弱。在具体业务中,终端医院一般回款时间较长,上游生产企业又向商业企业催收药款,商业企业为了获得货源和经销渠道,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往在产业链中担任“垫款者”角色,反映为应收应付剪刀差,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往往不容乐观。 为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4+7”带量采购推行时提出了医保基金预付制度,规定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 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而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需要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