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试讲稿一、设置悬念师:同学们,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的人是谁?学生各抒己见。师: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认为最非凡、最难忘的人是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一探究竟。二、聚焦题目师:看到课文题目,你收获了哪些信息呢?生:文章讲一个植树人的故事。生:课文讲一个牧羊人的故事。生:这个人既植树又牧羊。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人物身份和主要事件。大家可一定要关注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眼睛”我们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也会引起我们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看到这些信息后,有疑问吗?生 1:他是怎么植树的呢?生 2:他为什么一边植树,一边放羊呢?生 3:他植的都是什么树呢?生 4:他为什么要植树呢?生 5:他是谁?生 6:他植了多久的树?生 7: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古人云,学贵有疑。同学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这么多的疑问表明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下面我们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句,看你能否解决以上的问题。师:集体交流可以不按顺序,你会哪个就回答哪个。生:我回答第 5 个,他叫艾力泽•布菲。生:我回答第 6 个,他植了 35 年树。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作者说他第一次去是 1913 年,当时牧羊人已经植了 3 年树了,后来作者每年都去,牧羊人一直都在植树,直到 1945 年。师:原来如此,由这些时间你发现本文的顺序是——生:时间顺序。生:我回答第 3 个,牧羊人植的是橡子、山毛榉、白桦树。生:我回答第 4 个,“他说,这个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所以他植树。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这个地方没有树,他想让这个地方有树,有生命,所以他植树。师:很棒!你能从文章的句子中读出自己的认识。这个地方属于他吗?生:不是,他不知道这是谁的,他只想让这个地方有生命。师:就是说艾力泽•布菲不管这是谁的土地,只要种上树木,有了生命,就行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他这样做呢?生:我觉得是他想做一件事情。生:我觉得是他的愿望,他想让这个地方有生命。生:他很孤独,所以就去种树。生:他种树,只是排遣他内心的孤独?生:我觉得起初是,后来他种了那么多的树,看到成片的森林,他觉得自己有了价值,所以就一直种树。师:你的思考深入,艾力泽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为了实现更大的价值,所以一直种树。孩子们,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