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师》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由于对家长、老师的过度依赖,向重视自我,关注自我转变,在这个“心灵断奶期”,往往对老师的言行不能正确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影响他们的成长。 因此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师之情,并会将爱师之情转化为爱师之行。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考虑问题比较片面,难以理解老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只有通过大量的事例, 让学生真正明白了,才能进一步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爱我师》 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师爱浓浓和热爱尊敬老师两部分内容。通过本框的学习, 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既是对学习上节课《友情伴我同行》的情感延伸,也为学习下一框题《我与老师交朋友》奠定基础。2、教学目标在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知、能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我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2)能力: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提高尊师意识。(3)知识: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懂得学生应该热爱尊敬老师。3、教学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热爱尊敬老师” ,让学生懂得如何敬师爱师。为突破重点,我设计了看看我们的总理、身临其境、愛师我行动等活动。4、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师爱浓浓” ,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考虑问题比较片面,难以理解老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为突破难点,我设计:感动中国人物、我与老师的故事、赞美老师等活动。5、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以自主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6、课前准备:(1)小记者课前调查老师一天的工作:备一节课需要多少时间吗?备课需要查阅多少资料?看一个班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吗?找学生谈话需要作哪些准备?(2)搜寻心底的故事:老师曾深深触动过、感动过你的一件事。(3)小品编演。(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小品AB剧表演选择两名同学扮演老师和学生。场景为:历史课上,李老师正讲的耐人寻味、栩栩如生时,王明的打鼾声扰乱了整个课堂,李老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