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产褥期定义: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定义】产褥期定义: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产褥期母体变化】(一)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1.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胎盘娩出后,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逐渐缩小,于产后10日左右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②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时。③子宫颈:于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2)阴道和外阴:产后3周左右黏膜皱襞复现,但不能恢复到未孕时态。产后外阴常有轻度水肿,2~3天内可自行消退。【产褥期母体变化】(一)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1.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胎盘娩出后,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逐渐缩小,于产后10日左右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②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时。③子宫颈:于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2)阴道和外阴:产后3周左右黏膜皱襞复现,但不能恢复到未孕时态。产后外阴常有轻度水肿,2~3天内可自行消退。【产褥期母体变化】2.内分泌系统:不哺乳产妇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月恢复排卵。3.乳房: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初乳:产后7日内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乳糖,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过渡乳:产后7~14日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汁。含蛋白质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成熟乳:产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汁,呈白色。初乳和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产褥期母体变化】2.内分泌系统:不哺乳产妇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月恢复排卵。3.乳房: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初乳:产后7日内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乳糖,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过渡乳:产后7~14日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汁。含蛋白质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成熟乳:产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汁,呈白色。初乳和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产褥期母体变化】4.腹壁5.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产后最初的3天内,血容量再次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心脏负担加重,原有心脏病的产妇易发生心力衰竭。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6.泌尿系统:妊娠期体内储留的水分子产后迅速排出,故产后最初数日尿量增多。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7.消化系统: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故易发生便秘。【产褥期母体变化】4.腹壁5.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产后最初的3天内,血容量再次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心脏负担加重,原有心脏病的产妇易发生心力衰竭。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6.泌尿系统:妊娠期体内储留的水分子产后迅速排出,故产后最初数日尿量增多。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7.消化系统: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故易发生便秘。【产褥期母体变化】(二)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经要历三个时期:1.依赖期:产后1~3d。在这一时期,产妇的很多需要是通过别人来满足,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关心指导都是极为重要的。2.依赖-独立期:产后3~14d。这一期表现出较为独立的行为,改变依赖期中接受特别照顾和关心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也容易产生压抑,及时护理和指导帮助能纠正这种压抑。3.独立期:产后2周至1个月。在这一时期,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