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文化建设的断想(一) 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为大多数(或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在企业生活中所认同的基本信念和精神,它所汇聚的是各种人力资源在同一方向上的努力与争取。由此而言,无论企业拥有多少各具差异的员工,但企业的主流观念只有一个。它提倡、呼唤和鼓舞企业员工为本职工作而尽职尽力,同时也调整着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 一种健康、理智和向上的企业文化至少应该显示出两种作用力,即从避害的角度告诉人们什么是不许可的,从趋利的方面告诉人们什么是受鼓舞的。企业的员工因此而获得内心的戒律,去拒斥迷乱的诱惑和非份之图,心存畏惧之感,能够仔细地立身于端正的品行;同时又对企业的事业满怀责任意识,对工作和人生持积极的态度,能够主动地把自身的能量和才能发挥出来。因此,这种文化的真实性应表现为:它以合乎时代潮流的价值定位,既对人有所制约,又对人有所激励。 (二) 要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持续奋斗和进取,确实不能排除利益驱动作为企业成长的动力,不能排除以激励机制去推动员工敬业和努力。但即便在商业社会里,物欲的主题也未必总是成功的唯一标识,至少它并不一定天然地导向人生的终级目标和追求。就文明的基本价值而言,人与钱的关系,毕竟不能等同于猫和鱼的关系。而企业的文化,则要有一份高于世俗的提倡,以此调整或修正个人对利益的情绪化感受。这虽然不能强求,却也不可任之自流。正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以“儒家自谦、一国兴仁”治理新加坡,在取得经济发达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社会、对民众的精神塑造。 (三) 其实,企业在其进展过程中始终塑造着每一位员工,不仅满足他们合理的经济利益,而且给予他们以文化上的品行。企业既是员工生存或致富的依托,更应是他们精神上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文化建设的导向一方面要反映出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还应有助于员工平衡和爱惜自己的内心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界,甚或推动他们去寻求精神生活的制高点。 (四) 据说从整体上看,日本人总是竭力把他们精神状态中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以此超越自身的弱点和惰性,从而激励自身的努力。假如这是可资借鉴的话,那么不妨在此提出,一个有品行的员工大致可以接受如下这些词句:讲求纪律、服从大局、知书达理、勤恳实干、诚挚谦谨、团结友善、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这可以是对个人的一种要求,也不妨说是对环境和氛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