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修编 -户外小心毒蘑菇——毒蘑菇大全( 组图 )中国的毒蘑菇 (毒菌 )种类多 ,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在广阔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拟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 ,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方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历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 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病症是强烈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等 ,毒粉褶菌、 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有80 余种。(2) 神经精神型: 有 60余种。中毒病症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病症。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响。(3) 溶血型:主要病症是在 1-2 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病症是突然寒战,发热 ,腹疼头疼 ,腰背肢体疼 ,面色苍白 ,恶心 ,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病症主要由鹿花菌引起。(4) 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 ,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5)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6) 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病症的是叶状耳盘菌。值得提及的是 ,在现代高科技开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 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可修编 -毒蘑菇 - 大鹿花菌 :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 , 菌盖直径 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 , 稍平坦 , 微皱, 黄褐色。菌柄长 5-10cm, 粗1-2.5 cm, 圆柱形 , 较盖色浅 ,平坦或外表稍粗糙 , 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 XX、XX 等地区。可能有毒 , 毒性因人而异 , 不可食用。毒蘑菇 - 赭红拟口蘑 : 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 浅. -- -可修编 -砖红色或紫红色 , 甚至褐紫红色 , 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 ,弯生或近直生 , 密, 不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