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昆山市东新街南侧,珠江路东侧,西侧紧邻一期场地。场地内因原汛塘河回填处理而取土造成场地内形成两个大水坑,地势较为平整,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电已通。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3.30m,自然地坪为绝对标高2.50m 左右。本工程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桩径700mm,砼等级为C35,总桩数 220 根,有效桩长20m。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本工程桩基影响范围内地层分布情况如下:第①层杂填土,含较多植物根茎、腐植物等,浅部以砖块、碎石等建筑垃圾为主,中下部以松散的粘性土为主,主要为场地平整时新近回填,高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层厚为 0.8 ~3.6m,平均厚度为 1.5m ,局部小范围厚度稍大。其中场地西北侧现为混凝土地坪,地坪厚度一般在 20cm 左右,约 70 米×65 米。第① 2 层淤泥,含较多黑色有机质、腐植物等,为河塘底部沉积的淤泥,一般层厚为0.8m~1.0m,平均厚度为 0.90m ,土质极为软弱,主要分布于汛塘河区域。第②层灰黄色粉质粘土,一般厚度在 0.5m ~1.9m 之间,平均厚度为 1.1m ,局部区域缺失。该土层呈可塑~软塑状态,土质尚均匀,工程性质一般。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在 0.4m ~7.0m 之间,平均厚度为 2.4m 。该土层厚度有较大变化,场地西南侧局部较厚,呈流塑状态,工程性质较差。第④层灰黄色粘土,层顶埋深一般在自然地面以下 3.6m ~9.5m 之间,一般厚度在0.8m~6.0m 之间,厚度与第③层呈消长关系,平均厚度为 4.6m ,该土层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等,呈硬塑~可塑状态,土质致密、较均匀,工程性能佳。第⑤层灰黄色粉砂, 层顶埋深一般在自然地面以下 8.1m ~11.0m 之间,一般厚度在6.0m~11.3m 之间,平均厚度为 8.8m ,该层含云母、石英等,层顶夹少量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第⑦层灰黄~灰色粉砂,层顶埋深一般在自然地面以下 15.4m ~21.1m 之间,一般厚度在 11.7m ~20.0m 之间,平均厚度为 15.4m ,该层含云母、石英等,砂性纯净,呈中密~密实状态。2.2 地下水(1)潜水潜水主要赋存于浅层粘性土、填土中,富水性较差,水位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大,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径流补给,属典型的蒸发入渗型动态特征类型。勘察期间所测得拟建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 1.10m ~1.90m 左右,相应标高-0.3m ~ 0.97m;初见水位埋深一般在 2.0m 左右。(2)微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