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承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 (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 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中最为代表性的经验性行为治疗方法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1 起源2 理论背景3 心理病理模型3.1 经验性回避3.2 认知融合3.3 概念化的既往与恐惧化的将来3.4 对概念化自我的依恋4 核心过程4.1 接纳4.2 认知解离4.3 关注当下4.4 观察的自我4.5 价值观4.6 承诺行动5 治疗过程起源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蒂文. 海斯(StevenC.Hayes) 教授及其同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行为疗法创立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继认知行为疗法后的又一重大的心理治疗理论。ACT与辨证行为疗法、内观认知疗法一起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最新发展。ACT的目标是提高心理灵活性: 即提高心理改变的能力或坚持功能性行为以达到价值目标的能力。旨在寻求建立更宽广、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而不仅针对狭窄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认知内容进行反驳; 治疗中强调所检验问题间的联系性。理论背景1、ACT的哲学背景 : 功能性语境主义ACT起源于行为分析, 现代行为分析以 " 功能性语境主义 " 作为基础 [4] 。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情境( 包括历史和环境 )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求保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以其整体性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范围和深度。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对心理事件的功能最为关注。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脱离历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 事件 "; 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ACT的哲学背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ACT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普遍真理,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值观作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 其次,ACT的行为分析将 " 预测和影响 " 作为整体目标,这就不得不将多维的语境变量也纳入分析的范畴。此外,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标变得尤其重要,ACT也非常强调这一点, 来访者被鼓励热情地投入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是去追求空泛的理论。2、ACT的理论基础 : 关系框架理论关系框架理论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础研究的一个全面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