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城乡结合部管理困境的制度性规制 ----一个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视角中共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庆斌 作者:刘庆斌,男,37 岁,山东济南人,法律硕士,现任中共泰安市委党校管理学部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和区域经济讨论。近年来在《管理现代化》、《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管理科学文摘》、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等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和国内主流媒体独立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有5 篇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有 6 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企业家信息》,《管理科学》等全文转载或索引。主持省委党校系统科研课题 5 项。联系方式:山东省中共泰安市委党校管理学部。(邮编:271000)邮箱:yunhai73@163.com 电话:15666598667在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日,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因其边际效应,逐渐成为土地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法律规范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尤其不能忽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城乡结合部是不同所有制土地、不同行政管理体制交汇的区域,是流动性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区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最普遍的区域。只有正确处理好城乡结合部问题,才能使城市化进程稳步快速进展,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进展。一、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进展的特征产业结构多元化。城乡结合部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化的最前沿,其社会经济结构极不稳定,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中。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交通便捷,地价低廉,吸引城市第二、三产业向城市边缘转移,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进展更为迅速,形成了农业劳动力新的就业结构形式。另外,城乡结合部的乡镇经济组织以土地、劳力入股,利用靠近城市而农业资源又比较丰富的区位条件,分享城市市场。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也以私营和家庭工业的私有产权形式参加城市经济活动,形成遍布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小型加工业,成为城乡结合部重要的产业成分之一,同时,城乡结合部还是进展现代化集约型高效农业的摇篮。上述各种产业的进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日趋复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域差异明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功能向外扩散,城乡结合部成为城里人和城外人集聚的地带。城区人口向外迁移的原因,一是市区人口为改善住房状况而外迁,二是城区用地功能置换,居住地和工业用地转变为土地产出率高的第三产业用地,于是住宅和工业外迁引发人口的分布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