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为什么需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理论方法、特点和教育内容慢性病自我管理教育项目的实施示范区考评要求为什么发展自我管理我国居民82%的死亡与70%的残疾是由慢性病导致的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和快速增长趋势危险因素流行形势严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日益增加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到底谁在管理慢性病?到底谁在管理慢性病?吃东西锻炼身体服药测血压看病控制情绪医务人员为病人解医务人员为病人解决了多少问题?决了多少问题?急症期复杂难治患者高风险患者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20-30%症状平稳患者70-80%慢病管理金字塔慢性病与急性病患病特点比较依据慢性病的患病特点,其保健服务不是以治愈为目的,而应以稳定病情,帮助患者改善健康功能(身体和心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保健费用为目的。要达此目的,不能只靠医生,因为患慢性病之后病人需长期遭受痛苦和担忧,必须承担许多新的疾病管理的任务,慢性病人必须积极参与自己的保健服务,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能“照顾自己”,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行为改变行为干预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指导,同时要有一定的干预强度才能实现。自我管理方法强调:知识和技能,自我管理不是放任患者自我行为,需要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与支持教育方式:大讲堂虽具有良好宣传效应,但不足以促进行为改变,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互动参与、相互学习、监督与促进形式管理内容:以需求为导向,以病人的担心和意识到的问题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其信心知识态度行为态度行为•行为干预是一项很难的事自我管理与传统保健服务模式比较自我管理理论方法、特点与内容自我管理的发展自我管理方法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慢性病已成为其主要健康问题,传统医疗模式作用有限且费用昂贵,要求其提高卫生保健服务效率,改变保健服务提供的方式,增强患者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的能力。ThomasCreer首个将自我管理方法用于哮喘患者,即“哮喘的自我保健”(AsthmaSelf-Care)中,意思为“病人是治疗过程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之后,自我管理方法便广泛地用于针对慢性病的病人教育项目中。慢病自我管理定义和分类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慢病患者主动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持下开展自我保健。按照涉及病种的多少,可分为单一疾病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和覆盖多个疾病的普适性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慢性病自我管理核心内容31)照顾疾病2)正常生活3)管理情绪任务51)解决问题技巧2)决策能力3)如何获取利用社区资源4)如何与人交流5)目标设定和采取行动技能1自我效能(自信心)目标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可从四方面提高某人的自信心:成功地完成某个行为(过去的成功经验)间接经验(观察其他人执行某行为)口头劝说(你能完成这项活动)情感激发(激发出积极的情感)慢性病自我管理任务医疗和行为管理(medicalmanagement)照顾自己的健康问题。如按时服药或就诊、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其他高危行为等。角色管理(rolemanagement):建立和维持日常角色。如在社会、工作、家庭和朋友中的角色扮演,正常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等。情绪管理(emotionmanagement):指处理和应对疾病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妥善处理情绪的变化,如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自我管理的五项核心技能1.解决问题的技能(problemsolving):在管理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能够认识自身问题所在,能与他人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积极尝试解决自身问题并能够帮助他人;并评估用该方法是否有效。患者自我管理:技能2.制订决策的技能(decisionmaking):学会与医护人员一起制订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和行动计划。什么时候锻炼足够或过量了?怎样才能知道某个症状有严重的临床后果或没有?当发烧时是否还要继续服用抗血压药?当刚吃了巧克力蛋糕该怎样调整接下来的食谱?患者自我管理:技能3.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技能(resourceutilization):知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