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该节内容包括水进出动植物细胞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被动运输三部分,但在本节需要向学生介绍渗透作用这一概念。渗透作用对学生而言相对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放慢语速,详细讲解渗透装置所展现出来的渗透作用。关于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可以将动物细胞进出水与植物细胞进出水进行类比,先学水进出动物细胞,再让学生思考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异同。本节的探究实验以讲解为主,力求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本教案不展示“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部分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1. 生命观念通过动植物的吸水和失水,理解细胞膜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生物半透膜,能够选择性的控制物质进出。以此理解细胞中的结构与功能观。2. 科学思维通过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归纳出被动运输的特性,进一步加深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方式。3. 科学探究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系统地回顾了探究实验的流程,培养了学生科学能力。四、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阐释原生质层的原则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2. 通过水分进出细胞方式的探索学习,初步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能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3. 通过对被动运输的具体实例的讨论,分析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 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本章导入利用回顾知识的方式导入本章。【提问】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