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查房目录一、概念二、基本构造三、病因四、临床表现五、治疗六、病史资料七、护理诊断八、护理措施九、健康教育一、概念•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的,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二、基本构造中脑•解剖脑桥脑干延髓病理:中央型、旁中央型、被盖型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三、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主要来自基底动脉的桥脑支,尤其是其中的旁正中动脉是桥脑出血源动脉,此动脉呈直角从基底动脉发出,血流方向与基底动脉血流方向相反,故易受血压影响而破裂出血,该动脉荣获桥脑的“出血动脉”之称.四、临床表现•脑干出血的分型:功能:意识丧失昏迷等临床颅内压改变表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等轻中重特重五、治疗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2.脱水降颅压:脑干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升高,并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干出血急性期治疗重要环节。可选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或甘油果糖静脉滴注。治疗3.控制血压:脑干出血后血压升高,是机体对颅内压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因此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予应用降压药物,但血压过高时,可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应及时控制,血压一般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4.该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六、病史资料•姓名:性别:男年龄:44岁•名族:汉族住院号:•入院日期:2016-05-2819:52•诊断:脑干出血并血肿形成•代主诉:5小时前突发头部胀痛,伴呕吐及肢体无力、意识不清。在当地院治疗未见好转,急诊入我院治疗。•头颅CT:脑干出血(约4ml)伴周围水肿•既往史:高血压2年,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病史资料•入院时体格检查:T:36.8℃P:101次/分R:18次/分BP:213/137mmHg•神经系统检查•意识:嗜睡状,对答基本切题•查体:合作•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Babinski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病史资料•于06-01:急诊在全麻下行开颅脑干血肿清除术+颅内压探头置入术,术后继续在NICU监护治疗。•于06-07: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于06-19: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带有胃管、气管套管、尿管,与妥善固定。•于06-21:患者神志清楚,拔除留置胃管及尿管。•于06-27:拔除气管套管七、护理诊断针对该患者提出以下护理诊断:1、意识障碍--与出血、脑水肿有关2、潜在并发症:脑疝、再出血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不能自行咳痰、痰液粘稠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及留置各种管道有关5、电解质紊乱--与长期应用脱水剂及不能正常进食有关护理诊断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营养状态的改变有关。7、有便秘的危险--与病人卧床致肠蠕动减弱、饮食结构改变,鼻饲流质饮食有关。8、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导致偏瘫及医源性限制卧床有关。八、护理措施1、脑干出血病人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多搬动,翻身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床边备好急救仪器、药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积极与医生配合。护理措施3、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病人多伴有昏迷,头部位置不当常引起窒息。病人应取侧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造成误吸。呕吐物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要及时吸出。为预防肺炎,应经常翻身扣背,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引流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以确保呼吸道通畅。护理措施3.清理呼吸道无效:此病人为气管切开的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时给与有效的吸痰,保证气管套管松紧适宜,保证气囊的正常压力。•对于人工气道给予以下相应的护理措施人工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温湿化是人工气道的管理目标之一,有效的管理人工气道可有效的防止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