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压杆稳定16.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在第二章中, 曾讨论过受压杆件的强度问题,并且认为只要压杆满足了强度条件,就能保证其正常工作。但是,实践与理论证明,这个结论仅对短粗的压杆才是正确的,对细长压杆不能应用上述结论,因为细长压杆丧失工作能力的原因,不是因为强度不够,而是由于出现了与强度问题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破坏形式,这就是本章将要讨论的压杆稳定性问题。当短粗杆受压时( 图 16-1a) ,在压力F 由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杆件始终保持原有的直线平衡形式,直到压力F 达到屈服强度载荷Fs ( 或抗压强度载荷Fb) ,杆件发生强度破坏时为止。但是,如果用相同的材料,做一根与图16-1a 所示的同样粗细而比较长的杆件 ( 图 16-1b) ,当压力F 比较小时,这一较长的杆件尚能保持直线的平衡形式,而当压力F 逐渐增大至某—数值F1 时,杆件将突然变弯,不再保持原有的直线平衡形式,因而丧失了承载能力。我们把受压直杆突然变弯的现象,称为丧失稳定 或失稳 。此时, F1 可能远小于Fs ( 或 Fb) 。可见,细长杆在尚未产生强度破坏时,就因失稳而破坏。图 16-1 失稳现象并不限于压杆,例如狭长的矩形截面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会出现侧向弯曲和绕轴线的扭转( 图 16-2) ;受外压作用的圆柱形薄壳,当外压过大时,其形状可能突然变成椭圆( 图 16-3) ;圆环形拱受径向均布压力时,也可能产生失稳( 图 16-4) 。本章中,我们只研究受压杆件的稳定性。图 16-3所谓的稳定性是指杆件保持原有直线平衡形式的能力。实际上它是指平衡状态的稳定性。我们借助于刚性小球处于三种平衡状态的情况来形象地加以说明。第一种状态,小球在凹面的O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6-5a 所示。先用外加干扰力使其偏离原有的平衡位置,然后再把干扰力去掉,小球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小球原有的平衡状态是稳定平衡。第二种状态,小球在凸面上的O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6-5c 所示。当用外加干扰力使其偏离原有的平衡位置后,小球将继续下滚,不再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小球原有的干衡状态是不稳定平衡。第三种状态,小球在平面上的O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6-5b 所示,当用外加干扰力使其偏离原有的平衡位置后,把干扰力去掉后,小球将在新的位置O1 再次处于平衡,既没有恢复原位的趋势,也没有继续偏离的趋势。因此。我们称小球原有的平衡状态为随遇平衡。图 16-5 图 16-6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为了判别原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