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融资租赁在我国进展的现状 【摘要】近几年,融资租赁业在我国进展突飞猛进,融资租赁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租赁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面对进展中的瓶颈,应对融资租赁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进行重构,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相关法律法规,组建全国性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构建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开拓境外租赁等业务方式,重视融资租赁人才培育,全面进展租赁业。【关键词】融资租赁 现状 前景 问题 对策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是一种特别的金融产品,是将传统的租赁、贸易与金融方式有机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从 1981 年引进至今,在我国已进展了 30 多年,历经多次变革,以 2024 年《金融租赁管理办法》颁布、首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始运营为标志,行业进展进入新的阶段。2024 年正常运营的金融租赁公司只有 6 家,账面资产合计仅 142 亿元,而截至 2024 年 10 月,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 746 家,行业注册资金达到 2280 亿元人民币,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仍为 19000 亿元人民币。一、我国融资租赁也进展历程及现状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即高速成长期、行业整顿期、法制建设期、活力恢复期。(1)高速成长期(1981 年~1987 年):1981 年,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揭开了我国现代融资租赁业进展的篇章。此后一段时期,融资租赁在我国得到快速进展。1987 年底成立了 19 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累计引进外资 17.9 亿美元,没有不良债权发生。外方股东中不乏世界级的银行和商社,例如来自日本的东方(ORIX)租赁公司、三和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樱花银行;来自美国的第一联美银行、GATX;来自德国的德雷斯登银行、德国裕宝联合银行等。(2)行业整顿期(1988 年~1998 年):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的经济行为主体由政府部门转向企业。体制的迅速转换,打破了原有的经济运行格局。企业突然成为经济行为的主体,而很多企业不具备成为经济行为主体的条件,不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不少承租人所在的行业萎缩,在 90 年代几近倾覆。这一时期的欠租问题因涉及广泛、规模巨大,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恶劣影响,这时期出租人起诉承租人的欠租违约事件还因法律上融资租赁的性质确定问题而遭败诉,导致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