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的: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理解短跑、跳跃的动作概念以及蛙跳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的:A、学会站立式起跑,力求有 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毕, 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 B、通过“障碍过关”等游戏,练习跳跃以及短跑技术与速度 3、情感目的:A、初步含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明能力,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以及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B、蛙跳跳跃时身体下蹲充足; 本课难点: 蛙跳起跳后的展伸动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9-12 分钟): (二)1、常规教学(1-2 分钟): 1)学生跑进上课场地,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体育委员口令,学生练习;学生一起口令,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 分钟) 教学环节:1)教师解说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队的口令、要领; 2)教师与体育委员作示范; 3)教师口令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自编游戏:“青蛙过河”(4-5 分钟): 办法:教师扮演“大青蛙”,学生们演 “小青蛙”,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青蛙”们在陆地上玩耍。音乐停,教师喊:“下雨了,孩子们快点回家”,“小青蛙”们快速两两一组跳过“小河”,在“大青蛙”带领下,“小青蛙”们一起跳回家。 教学反思: 一种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耐心地教导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同窗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发明力,迎接与开创他们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