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室速和室上速的鉴别目录三、室性心动过速二、室上性心动过速一、心律失常概述四、鉴别要点总结心律失常概述心肌细胞•首先,心肌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自律性),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心律失常形成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异位心律形成自律性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异位心律形成触发活动:震荡电位、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延迟复极触发活动:震荡电位、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延迟复极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RonT→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律失常形成机制•(二)冲动传导异常——激动传导减慢:心肌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也可两者均延长:如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激动传导减慢:心肌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也可两者均延长:如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内传导阻滞等激动传导异常:激动传导异常:折返形成,折返形成,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折返激动形成三要素单向阻滞双轨途径缓慢传导双轨途径单相阻滞缓慢传导其中,α为慢路径;β为快路径。心房传导遭遇快路径的据对不应期,而慢路径已脱离绝对不应期室上性心动过速传统概念•以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是指狭义的室上速----看不清P波,窄QRS,R-R整齐,频率大于160次/分。•以前,常把频率在160次/分以上,窄QRS、R-R整齐,看不清P波的统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看清P波的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等。新概念•现在把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都归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个狭义的概念中了!•随着电生理研究进展。目前把频率符合的R-R整齐的窄QRS心动过速,都列入这个诊断范围。如:窦房结折返型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8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achycardia;PSVT)•系指激动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及心电图表现•①呈阵发性,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持续时间不定,可数分钟到数天不等,病人感心悸、头昏,但对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只能相对而言)•②QRS波群呈“室上性”,有时可见逆行P波,若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为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则需要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③心率快而规则,一般为160~220次/分。少数<160次/分或>220次/分。•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均可使QRS波群增宽,畸形,酷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宽QRS心动过速1.室性心动过速2.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传导异常3.预激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宽QRS心动过速宽QRS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之一,也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热点。系指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频率>100bpm的心动过速分为单形性、多形性、双向性及尖端扭转性等,以单形性最为常见。单形性宽QRS心动过速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以下,约占80%)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约占15%)、预激(约占5%)及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等。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等。下列ECG特征支持室上速•1.无器质性心脏病,反复发作,年轻人,患病时间久,电轴在正常范围•2.宽QRS波前有相关P波或其后有P波,R-P<110ms,R-R间期绝对规则,差异<0.01s。预激并发房颤时R-R间期绝对不规则,差异>0.04s•3.原已确诊的室上性期前收缩伴差传、束支阻滞或预激,其QRS波形与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一致•4.心动过速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5.伴束支传导阻滞时•①RBBB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