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关键字:自性价值中立价值介入阐释重构内容提要: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 使得文学理论在 “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讨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1、问题的提出什么是文学理论?或者说, 文学理论究竟意指什么?许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不免哑然失笑—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有那么多教授、研究员、 博士、硕士都在专门从事文学理论的教学、 研究和学习,还居然会有人提出这样无知的问题来。然而,只要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的确有追问的必要。而且这种追问本身还关乎到文学理论学科的未来。按照通常的理解, 文学理论就是以一种理论的态度对有关文学的各种基本问——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2 题予以阐释,或者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论概括。考之中西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每一种文学理论观念的提出总是先预设了一种理论的态度。这种“理论的态度”正是文学理论具体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的依托所在。任何文学理论话语的发生、发展并产生普遍的影响, 都是与言说者们对这种 “理论的态度” 一以贯之的恪守分不开的。所谓“恪守”不是出于个人好恶的任意选择, 而是言说者对更为深刻、更为宏大的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认同。也就是说,文学理论观念不是自本自根的, 而是有所依托的。 一种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传播,实际上是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在这个特殊领域中运作的产物。其繁荣与凋零也恰恰印证着这种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兴盛与衰落。因此,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对作为其依托的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进行追问。实际上,这种追问还构成了建构新的文学理论话语的前提。令人十分不解的是, 尽管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者们都希望建构一种有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但对于这样一个根本性、前提性的问题, 却几乎无人予以特别的关注,似乎这是一个无须追问的自明之理。这就难免使我们的研究带有了很大的盲目性。这也许正是我们的文学理论学科难以得到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3 换一个角度来看, 研究主体的所谓 “理论的态度” 又可视为对来自外部的某种“召唤”的回应。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话语(后来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