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3 页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思考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思考必须说明,我所谓的教材,绝不是指大一统的、定于一尊不容他人置喙的、教条式的律令,而是围绕这个学科基本问题的叙说、阐发。请参考查良铮《译者的话》,见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3 年版。这几部教材在中国都有译本。毕达可夫《文艺学引论》有出版社1958 年译本,谢皮洛娃《文艺学概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译本,柯尔尊《文艺学概论》有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年译本等。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第一部内容简介:功能理论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其主流。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 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纽马克和奈达也把翻译研究与功能结合起来,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翻译,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功能理论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其主流。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纽马克和奈达也把翻译研究与功能结合起来,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翻译,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目的论 文本功能分类说功能对等一、引言随着现代语言学和翻译活动本身的蓬勃发展,西方译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翻译研究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出现了众多学派,如翻译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派,翻译派,翻译功能派,多元第 2 页 共 13 页系统派等等。各派学者在吸取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描述,论证翻译及其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在上述众多学派中,翻译功能派即是具有代表性学派之一。二、功能翻译理论翻译功能派持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它是对此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其中,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 skoposthoer )是该学派的主导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认同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启发的学者。代表性的如,英者纽马克,美国学者奈达。二者均把翻译研究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不同功能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同时,费米尔提出了翻译过程应遵循的三大规则:目的规则( skopos rule )、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目的规则指译文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反映文本内关系,即译文能否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译语文化及其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规则反映的是文本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