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 " 鲜、与、狷、和、同、贼" 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 "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2.理解孔子 "中庸之道 " 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3.理解 " 和而不同 "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 " 中庸之道 " 的精神实质,并区别于" 折中之道 " 。2、从其它章节中举例说明孔子是怎样把" 中庸之道 " 贯彻于自己的言行的。3、探讨 " 中庸之道 "、" 和而不同 " 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文本1.诵读感知(略)2.整体感知(1)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德( 6.29 )中行( 11.16 、4.10 、13.21 、 13.24 、17.13 )中礼( 1.12 、17.24 )中和( 13.23 )(2)中庸的 "中" 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搞平均主义?二、深入探究文本1、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2、探究文本。(1)" 中德" :探讨 " 民鲜久矣 " 的原因。(2)" 中行" :说说 " 过犹不及 " 的含义,总结 " 过犹不及 "的处世之道,讨论 " 乡原 "在现实生活的危害。(3)" 中礼" :结合《沂水春风》,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认识和把握中庸之道。(4)" 中和 " :收集并交流有关 " 和" 的熟语、格言;通过交流的信息和链接的内容,概括说明"和" 的含义;孔子的 " 和同之辨 " 与晏子的 " 和同之辨 "完全相同吗,说明理由;联系生活或具体材料,体会" 君子和而不同,小子同而不和"的深刻内涵。三、补充阅读关于中庸原理,散见儒家论述,并不完全集中在子思传作的《中庸》章句。中庸之道的要旨大体上可从下面四句纲领性口诀去领会: " 允执厥中 " ;" 过犹不及 ";" 和而不同 " ;" 所贵者权 " 是也(厥与其通,允执厥中即允执其中)。下面逐项说明之,希望有助於" 很好地解释一番 "。(1)允执其中中庸之道者, " 用中为常道也 " 。《礼记》 解释中庸为 " 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 。《论语.尧曰》 称中庸要 " 允执其中 " ,道统之传,尧之所以授舜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虞书.大禹谟》 )者,舜之所以授禹也也。是谓尧、舜、禹三位传说中的圣王,都以中庸之道为传世之宝,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也。所谓 " 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的"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