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 他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主观感受到的关于某个新语音的信息被传播。通过一个社会构建过程, 某创新的意义逐渐显现。2、“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 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3、拟态环境: 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 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 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 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最早由李普曼在 1922 年出版的《舆论学》中提出。4、议程设置: 它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李普曼的《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5、六度分隔理论: 即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现象、小世界效应,该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 它最早由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教授提出。6、边界效应: 该理论最早由桑德拉· 佩特罗尼奥提出,他指出,所谓“边界” 指的是在思想和感情上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的界限,或者可以理解为私密性和非私密性事务之间的界限。7、角色冲突: 是指个人担当的社会角色包含矛盾的角色期待时出现的问题, 他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创用。其基本类型: (1) 同一角色内部的冲突; (2) 个人同时充当的多个角色间的冲突;(3) 个人为自己规定的角色与他人要其充当的角色之间的冲突8、“沉默的螺旋” 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 诺依曼提出,它是指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 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 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 ,即使自己赞同它, 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9、用户黏度: 它是衡量用户忠诚度计划的重要指标, 它对于整个公司的品牌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