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商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省级工商信息化现状及分析省级工商信息化发展目标省级工商信息化发展思路省级工商信息化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一:信息化大力推进工商业务改革领域主要举措注册登记市场监管消保维权执法办案-打破注册登记业务在业务范围、层级、地域上的界限,相对集中办理企业登记、广告登记、企业年检等各类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业务,实现“大登记”、“大窗口”的登记模式。即将原有分散的注册登记业务集中到各注册大厅办理,受理范围打通,受理窗口通用,注册登记无区域限制,所有注册大厅业务通办,尽可能的方便申请人。同时组织开展全系统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督管理注册大厅业务办理过程。-实施互联审批和网上登记,积极推进多服务渠道的便捷准入。-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积极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以网格化管理实现监管重心下移,确保监管职责落实。实现监管工作从粗放型监管转向精细化、科学化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以统一调度、信息共享为核心,理顺“登管衔接”、“管办衔接”等问题,实现监管业务与登记、维权、执法业务的高效协同,真正建立市场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的“大监管”体系。-构建以12315为基础的信息化调度指挥平台。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建立“12315”调度指挥体系。-对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质量监管,实行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实施商品准入制度、购销台帐制度、建立商品退出机制。-整合系统执法资源,形成多级联动的专业化执法队伍。-理顺执法办案系统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关联关系,进一步用信息化的手段将执法办案的制度、规则、流程固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移动执法。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二: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变革工商的信息化建设正由过去的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开发小型应用软件发展成为考虑全局的跨部门应用的综合性应的大型应用系统。过去现在业务要求技术方案实施管理•部门需求为主导•应用之间孤立•一体化、综合性应用•各自为政•无组件、平台概念•统一技术平台•开放式组件、架构•小项目运作•业务或技术部门单干•自己策划、自己负责•大项目运作•一把手牵头,各部门协作•引进“外脑”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三: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为了适应新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信息化的管理逐步从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体系、业务流程方面逐步得到完善。过去现在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业务体系业务流程•以业务部门为主•以技术部门为主•高层领导牵头,•业务、技术、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模式•信息中心•辅助部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成体系搭建•信息化组织成为局里的核心部门•主要是项目管理和日常管理•没有明确的流程•决策管理、项目管理和日常管理都有•所有工作都有明确、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省级工商信息化现状及分析省级工商信息化发展目标省级工商信息化发展思路省级工商信息化主要任务主要内容:信息化现状分类目前状况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化管理-省局、21市局、省直属机关网络连通,省中心-电信中心100M,电信中心-市州21个节点2M。通过逻辑隔离的外联区与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网以及互联网连通;核心系统主要部署在两台小型机上-已经建设的《工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OA自动化办公系统》使用频率最高,已经全省统一。《外资企业网上年检系统》已经使用过一年,效果良好。内资企业网上年检系统;今年有9个市州单位准备使用。《外资分析监测系统》、《12315数据分析中心》、《广告监测系统》及《工商红盾网》等系统正常使用。-正在建设的系统主要有著名商标申报系统》、《外资分析监测系统》正在实施中。-基本建立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利用和管理体系;-各市州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业务过程中的录入,实时采集汇总;省、市两级数据存储。省级集中所有数据,市级存储本地业务处理数据;准入、监管等核心业务数据通过综合业务系统配套的实时汇总程序在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共享,被省市业务人员使用。-除了省局有信息中心外,下面的21个地市中只有6个局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