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方式研究一、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目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昭示着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多样, 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 而建立这一教学环境的关键是教学中师生开展有效的互动。 国内外教育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都阐明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特征,都强调了现代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性。但对“师生互动究竟有哪些有效的行为方式”,“怎样促成其有效性”这些方面,还缺少深入的、细化的、具有可行性的研究和指引,很需要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作进一步的探索。 基于这样的前提, 我们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方式研究” 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探索各种教学互动的实际状况及其对师生的影响,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倡导多向交流,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以及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相融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主体化交流网络,构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 我们所探索的有效互动是立足于学生真实思考的课堂互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的状态,使他们学会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具有勇于表达个人见解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价值取向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首先在于改变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师生互动无效的种种现象, 重塑“互动互利”的师生关系。其核心是构建“平等对话, 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平台。使师生之间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敞开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 心灵的沟通, 达到相互理解、 相互合作、 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境界。其次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学生的学习观, 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生本、生生、师生的多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打造有效课堂,提倡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演绎出一种共同探究、观念共享的和谐状态,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再者,这一课题的研究, 还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性,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灵动的课堂:其一,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