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纺粘法非织造布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宏大研究院 司徒元舜 (100176) 一、前言 1.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现状 * 到2008 年为止,有545 条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及SMS 复合型非织造布生产线,生产能力122 万吨,实际产量约85 万吨,产能利用率不到70%。存在明显的总体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现象。 * 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线少,低配置的简易型生产线多。 * 产品高度同质化,都生产同样的“大路货”型产品,价格战已导致有的生产线停产,有的企业退出,生产线都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2.提高经济效益的途经 *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是重要的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新材料、应用新技术来实现, * 对产品进行后处理是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的最常用的措施。 * 后处理技术及设备在其他行业并不是新技术或新设备,相当部分都是其他行业已广泛使用的成熟工艺技术,如喷淋设备就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后整理的设备,而 这 种 设备已在1992 年引 进的纺粘法生产线中 配置了 。 * 只 要将 其他行业的一些 应用技术略 作 改 进、嫁 接 ,就能成为非织造布行业的创新点 。 3.产品的附 加功 能 2 * 产品的附加功能是指基本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产品的基本功能由所使用原料的特及加工工艺的性决定,如用PP 原料制造的非织造布,由于PP 是疏水的,因此非织造布也是疏水的;由于PET 是亲水的,因此用PET 原料制造的非织造布也具有亲水性。 * 产品的附加功能并不是产品固有的特性,而是通过后处理工艺实现的,有时也叫改性处理。 * 产品的附加功能项目常包括:亲水性、拒水性、抗静电性、抗老化、抗菌、防霉、止血、止痒、防蛀、阻燃、拒酒精渗透、拒血液渗透、柔软性、芳香气味等。有的产品仅需其中的一项,而有的可能需同时具备多项功能。 二、赋予产品附加功能的方法与特点 (一)在原料中添加功能母粒 *在原料中添加功能母粒进行共混纺丝,是非织造布企业最常用的方法。产品在固结成布前就具备了相应的功能。 *利用生产线的现有设备就能达到工艺目的,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产品的卫生条件有保证,产品的功能时效很长。 *加入添加剂后,会影响正常纺丝,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纺丝过程中会产生烟 雾 或 异 味、污 染 生产环 境 。 *产品有的功能、如抗静电性能,亲水功能并不是在产品下 线后就能马 上 显 现,无 法在现场 对 产品的功能进行实时检 测 。 (二)对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