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 在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中,社会结构是一个使用极为广泛,也极为混乱的概念(W. H. Sew ell,Jr.,1992:1)。 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社会系统、强制性合作伙伴、制度、整合和网络等来表征社会结构,而且表现在同样是对社会结构一词进行诠释时,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前一种做法大多散见于先躯者们的经典论述中,后一种做法则涉及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显然,后者更是本文需要着重铺陈和分析的方面。 一、早期结构研究的经典论述 在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构成社会学初创期最深层的性格时,社会结构概念的建构基本依赖生物学的移植与嫁接。孔德(Comte,A.)、 斯宾塞(Spencer,H.)和涂尔干(Durkheim,E.)的有关论述, 都直接反映了这种自然科学取向的认识方式。 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它与生物有机体有极大的相似性,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 ,而普遍和谐的根基在于人性。他相信,人类自然拥有博爱的倾向,扩充这种倾向就可以引导人类迈向秩序与和谐的境地;而他认为,人类博爱倾向的孕育和发展地,首先是家庭,这是“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称之为社会的细胞” ;然后是阶级或种族,这是“社会的组织” ;最后是城市和社区,这是“社会的器官” (Comte,A.,1975 :241— 242)。可以说,孔德在这里已经在一些观念事实上引出了一个结构解释视角— — 尝试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人性、博爱与秩序的联系串接社会结构的概念。 斯宾塞沿着相同的方向作了更具体化的努力。他提出了宏观结构的总体规模、复杂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并在区分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引入功能需求的概念,试图用需求来解释各种社会组织的存在。换言之,以功能体现社会结构现实。对应于生物有机体,他认为,社会是由“支持” 、“分配” 和“调节” 三大系统组成的结构(Spencer,H.,1925:505)。由此,他具体发展了孔德的整体方法论的结构思想, 并预示人们,在这组概念的支持下,可以从一些显性可见的功能中去把握结构的实在。 此后,涂尔干将斯宾塞的社会结构观念发挥得更加彻底,这主要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假设上:(1)社会是一个实体,是不可化约的; (2)社会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社会实体的基本需求;(3)功能需求是社会需求(Durkheim,E.,1964a)。同时,他还强调社会整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