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一首送别诗, 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 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 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 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 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字面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③达到荷花资料的整合,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激趣导入,送别古诗大观园师:同学们,“书香飘满园,满园尽书香”,课前两分钟故事大观园开始了播放送别古诗幻灯片,以组为单位朗诵,最后齐读所有的送别诗师:你们发现了吗?以上这些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送别诗。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时再能相见,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借诗歌来抒发心中的那份离别之苦,就像我们现在的人们用流行歌曲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步感知,读出节奏 1 、读课题,理解课题(小组汇报)时间 晓:早晨地点:净慈寺净慈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佛教的圣殿,每年六月十三,人们到那里烧香拜佛,祈祷平安。学生汇报(净慈寺的笑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多一寺不如少一寺送:送别诗送别人物:杨万里送林子方 2 、介绍作者: A 、杨万里 ,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县人,学过他的《小荷》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