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间产品大钢: 1.1 高线: ①、产品规格:Φ6.5、Φ8、Φ10 m m 热轧盘圆; ②、钢种:低碳钢、低合金钢; ③、执行标准:GB/T 701-1997。 1.2 带钢: ①、产品规格:δ=2.5~3.5m m 、B=145~183m m ; ②、钢种:低碳钢、低合金钢; ③、执行标准:GB/T 3524-92。 二、高线产品缺陷及分析: ⑴、擦伤(划痕) 1)、特性: 一般呈直线形或弧形的沟痕,通常可见沟底,其深度由肉眼刚能见至几毫米,长度有几毫米至几米,连续或断续地呈现在线材的局部或全长。 2)、产生原因: a、导卫装置偏斜,加工不良,上边不圆滑。 b、导卫板或孔型粘附氧化铁皮,以及导卫板或孔型严重磨损。 c、活套量过大,轧件跳套;活套与轧直线不一致,拉钢时,轧件与活套棱角挂伤。 d、孔型侧壁磨损过多,与轧件接触产生弧形刮伤。 e、轧辊车削不当,有刀痕产生轧痕(或压痕)。 3)、防止办法: a、正确安装导卫。 b、按规定及时更换导卫或孔型。 c、按规定输入轧制速度,确保连轧常数,同时保证轧制线一致。 d、按导槽换辊制度导槽换辊。 e、提高车削质量和检验标准。 (2)、结疤: 1)、特性: 一般呈舌头形或指甲形,其宽而厚的一端与钢材基本相连,有时结疤外形呈一封闭的曲线,它嵌在线材表面,面积较大。轧制产生的结疤容易翘起和张口,一般下面都有夹杂物。 2)、产生原因: a、在轧制过程中前一道次孔型有砂眼或因故损坏,当轧件通过该孔型后表面形成凸块,再轧制后,在成品线材表面产生周期性生根结疤。 b、在轧制过程中,由外界金属物落在轧件表面上,同时被带入孔型变形区,压入轧件表面,产生结疤,这样的结疤是不生根且无规律性。 c、轧件在孔型中打滑,使金属堆积于变形区周围表面上,再轧制时造成的。 d、由于轧辊表面刻痕不良,在轧件的表面上形成较高的凸起金属,再轧制时产生有规律的结疤。 e、钢坯表面有较大的翻皮和较大的皮下气泡破裂。 f、原料表面处理不良,有尖锐的棱角边产生。 3)防止办法: a、按导槽换辊制度导槽换辊,同时严格控制轧辊进厂检验。 b、轧制前应认真检查跑槽,导卫内是否有杂物,确保轧制线的清洁性。 c、导槽换辊后必须规定进行磨槽。 d、提高车削质量和检验标准。 e、加强钢坯进车间挑废检验工作。 (3)、耳子: 1)、特性: 耳子是指在线材表面平行与轴线的条状突起,有单面的或双面的产生于线材全长或局部或呈断续的。 2)、产生原因: a、孔型设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