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2017 年修订(一)必修课程地理 1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地球科学基础, 自然地理实践,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 ;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内容标准】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4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 ~4 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5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6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1.7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8 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9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教学提示】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人地协调观)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区域认知)。地理 2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分布,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 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内容标准】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