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沙沟隧道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概述 【1#公路】1#隧道在大沙沟沟口下游侧进洞(进口里程 K1+065.00,高程 419.29m),隧道从大沙沟下通过,绕避左岸泄洪洞尾水洞、厂房尾水洞、电站地下厂房、导流洞等工程区及河岸陡峭地形段,在大坝上游约 1.40km 位置兴田沟沟口下游侧出洞(出口里程 K4+948.00,高程 441.28m),全长 3883m;洞内设平面交叉连接至左岸厂房尾水洞平台【102#公路】、至厂房和安装间【101#公路】、至上游围堰【103#公路】,隧道总体走向平行金沙江。【1#公路】1#隧道为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公路等级为露天矿山二级公路,隧道净空12.0×5.0m,进厂交通段最大纵坡 3%(施工临时交通段最大纵坡:5.5%),路面结构类型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fcm=6.0MPa),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隧道工程主要项目包括洞口明挖、坡面防护、超前支护、洞挖、喷锚支护、钢支撑、防水层、砼衬砌、路面砼及隧道永久照明、消防设施等。隧道主要施工技术特性见下表 所示。 隧道施工工程特性表 洞长(m)围 岩 类 别 、 洞 长(m)主要工程量ⅡⅢⅣⅤ明挖(m3)洞挖(m3)砼(m3)喷砼(m3)型钢(kg)锚杆(根)钢筋(kg)38833010090366310980487334117731156012929439217927640881.2 工程地质条件(1)隧洞进口段K1+065.00~K1+128.00 隧洞进口段,长 63m,基岩裸露,边墙及底板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十三层(P2β13)顶部角砾集块熔岩、紫红色凝灰岩,顶拱为第十四层(P2β14)下部致密状玄武岩,强度较高,地层产状平缓,岩体风化卸荷较强烈,据地质调查估量,弱风化水平深度约 40~50m;强卸荷水平深度约 10~15m;弱卸荷水平深度约 40~50m。岩体多发育短小裂隙,优势方向主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 3 组:① N30°W/SW∠70~80°,延伸长 1~2m,普遍张开 2~3cm;② SN/W∠70~80°,延伸长 2~3m,闭合无充填;③ N30°E/SE∠20~30°,延伸长 1~2m,闭合无充填。地表水流丰富,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隧洞围岩稳定性差,应加强支护处理措施。洞脸边坡稳定受风化卸荷控制,构造裂隙延伸短小,整体稳定性较好,注意局部掉块现象,开挖坡比为 1:0.75,并实行支护处理措施。洞口顶拱附近为大砂沟的沟口,沟谷切割较深,常年均有水流,洪水期流量可达 1~5m3/s,应加强排水处理措施。(2)隧洞洞身段K1+128.00~K4+898.00 隧洞洞身段,长 3770m,上覆埋深一般 150~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