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及内容1.2 地质条件1.2.1 工程地质天井院所在地区属于黄河二级阶地区,地面标高 24.5~27.2 米车站开挖范围内各各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1-1 杂填土:上部多为沥青水泥路面,下部由碎石、灰渣和一般粘性土等混合构成,厚度 0.5~2.3 米。1-2 素填土:灰褐~黄褐色为主,稍湿-饱和、较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厚度 1.0~4.9 米。2 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含氧化铁,夹灰色条纹,呈饱和、可塑状态,厚度 3.3~~5.2 米,层顶埋深 1.0~5.7 米。3 粘土:棕黄~黄褐色,局部为棕红色,饱和、硬塑~坚硬,含铁锰氧化物、高岭土,分布较均匀,厚度 4.5~12.6 米。4 粉质粘土:褐黄~黄色,可塑状态为主,饱和,含氧化铁及高岭土,砂性较重,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厚度 1.0~21.4 米。5-1 粘质粉砂: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含氧化铁及少量高岭土、云母片,厚度 0.7~10.2 米。5-2 粘质中砂:黄色、饱和、中密,含氧化铁及及云母片,厚度 3.5~16.0 米。6-1 角砾夹中粗砂:黄色、饱和、中密~密实,角砾或砾石粒径一般为 0.3~3㎝,局部夹少量卵石,厚度 1.0~7.0 米。7 粘土:黄褐~灰褐色为主,呈饱和、可~硬塑状态,局部夹碎石及未完全风化之岩块,该层主要分布于 K12~13 及 B5~K7 地段,厚度 4.7~15.0 米,层顶埋深 3.5~36.0 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8 灰岩:灰色,为较完整灰岩,主要分布于场区 K13 号孔地段。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层顶埋深 14.5 米。1.2.2 水文地质工程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存于人工填土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弱承压水存于粘质粉砂、粘质中砂、含角砾中砂屋等砂层等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中,与长江有水力联系,水量可观。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中,除石英砂岩中基岩裂隙水具一定水量外,水量一般很少。2 降水目的根据本站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设计要求,降水的目的为:(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2)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防止基坑底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