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遇到问题想办法》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 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不怕困难。 (二)能力目标 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 教学难点 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小红花(或其它奖励物品)数朵。 2.通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积极应对、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丢钥匙、和家人走散等等,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和困难呢? 是守株待兔、回避问题消极等待,还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呢? 我们来看一看小强和小丽的故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过渡) 讲授新课 一、遇到问题想办法(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小强和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是怎样应对的? 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两个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钥匙不见了,回不了家,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结果也不一样。小强急得哭了,还没吃好饭上好课;而小丽去邻居王阿姨家吃了饭,还给妈妈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他们的做法谁的好呢? 为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大部分学生认为小丽的做法好,因为她遇到问题后,没有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了它,战胜了它。而小强的做法就相对差一些,他只是消极的等待,以至于没吃成饭,还没上好课。假如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略) (还可让大家欣赏视频“聪明的小孩”、“乌鸦喝水”;课件“捞皮球”;欣赏图片“小兔运南瓜(一)”、“小兔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