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历史论文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本刊记者 | 纪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上,1998 年的那次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所有与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被一刀砍掉。经历了这次改革,计划经济向后退了一步,市场经济向前进了一大步。如今进一步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等。人人都喜欢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但是改到自己头上时就不好说了!当我们回首十六年前的那场改革时,不仅要看到“狠”,还要思考“仁”。一个部级单位的撤销,牵扯着多少人的命运?那些在机关辛劳一生的老同志们,当年可安心?如今可安好?带着这些问题,《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了改革前机械工业部最后一任正部长级的常务副部长,改革后机械工业局第一任局长——邵奇惠。国家人文历史(以下简称国历):1998年撤销前,机械工业部的情况如何?当时有多少干部需要分流?得知机械工业部被撤销后,您有什么想法么?邵奇惠:机械工业部最大时,共计有4600 多人,管了 900 多个企业,是一个大部。到1998 年,经过了几轮的改革,人员已经大幅减少。如果不算各个下属单位借调人员,机械工业部只有380 多个干部。机械工业部撤销后,改为机械工业局,归国家经贸委管理。当时,给国家机械工业局的编制是104 个或 105 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退休,还在人大和政协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又占了几个编制。因此,机械工业部能安排九十多个干部。碰到这样突然的情况,很多干部都慌了神。那时候,大家视机关工作为铁饭碗,人在机关工作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开机关,而且觉得在国家机关工作有一种荣誉感。按照现在的眼光看,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但当时大家就是这样想的。我 1994 年从黑龙江调到机械工业部当常务副部长,到1998 年时,时间不是很长。对部里的干部还不是很了解。虽然到机械工业部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自己在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深知这些干部的难处,也知道他们的辛苦。对这批听党的话、忠于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干部,不应该让他们感到失望,更不应该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迷茫。讲良心话,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急,但是面对每一个干部,我都细心地、耐心地,关心每一个人的诉求,绝不跟他们发脾气。我和人事司负责同志定下一条,即便不能叫每一个人满意,也要做到叫每一个人放心。国历:机械工业部改为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