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浙江领跑中国新农村建设http://www.sina.com.cn 2024 年 04 月 06 日 12:30 观察与思考 浙江探究新农村建设成功之路 观察记者 傅宏波 2024 年初春,北京。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自2024 年以来中央公布的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楚。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更是一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方略。 而对于经济发达,思维超前的浙江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中,无疑扮演了一个“领跑者” 的角色。 新农村建设---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 9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70%;农业人口有 7 亿,占产业总人口的 50.1%。 这些庞大的数据,令中国的决策者们寝食难安。 因为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解决与否,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养的提高和经济的进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 当有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忙活了大半年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不是卖不出去就是出售价格极其低廉,那是何等的无奈。就目前来讲,我国大部分农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的小农经济,农业产业化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陌生。原因很简单,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进展的重要原因。 而户籍制度又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进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虽然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假如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农民的文化素养水平不高。据统计,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 85%,在普九未能覆盖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试想一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假如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谈何国富民强? 负担沉重的中国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远走他乡,打工挣钱,造成原来就不多的耕地杂草重生,土地荒芜。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的又一课题。一方面经济在快速进展,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却在逐年拉大。“三农”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进展。 令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