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3《月是故乡明》教案,,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3*月是故乡明第(1)课时备课日期月日课型执教人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 16 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 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沟通。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自主预学】课前搜搜: 1.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季羡林(1911 年 8 月 6 日—2024 年 7 月 11 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吧。 2.预学生字和新词,熟读课文。 【自主展学】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沟通读诗的感受。 3.老师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予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月是故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明)学生齐读课题。 4.(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 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引导并评议、小结。)①想到季羡林老人的文章《月是故乡明》的主旨应该是“思念家乡”。 ② 想到了与月亮相关的其他诗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等等。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