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档案管理探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服务档案管理和管理档案两大类。图书的历史记录和图书管理工作计划以及服务评估等属于服务档案;文献采购和读者档案以及借阅档案等属于管理档案。可见图书档案管理涉及方面广泛,其管理模式与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对图书档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一、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图书档案管理观念落后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以“广大和全面”为目标,其开放度往往较狭窄,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只面向内部人员开放,其管理层面往往只局限于对书籍的档案管理上,而在服务效能与开放层面管理上,传统图书档案管理观念普遍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以“广大和全面”为目标的观念对图书的查找与管理非但无益,反而形成较大阻力,加之,传统图书档案管理观念中主张“保守管理”,使图书档案资料的利用达不到最大化,严重阻碍了服务效能的提高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2、图书档案管理模式落后近年来,图书档案管理已经引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初步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然而当前图书档案管理的主流依然为纸质版本,许多重要权威的图书档案资料在图书馆中尘封已久,得不到妥善管理,久而久之必将败坏乃至消失。而图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当前仅拥有少量的图书资料与资源,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下载目的皆难以实现。相对落后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对我国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形成了制约。3、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除管理模式与管理观念外,图书档案管理中还有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管理人员。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对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步影响重大,可以说作为图书档案管理直接第1页共4页参与的第一线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是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不断进步的有效保障。而实际工作中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养通常较低,直接导致管理工作中总结性建议的缺失与进步的空间缩减。特别是数字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下,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于计算机运用基础的要求更高。4、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性不高已经取得一定进步的数字化图书档案管理模式于传统图书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其在拥有存储空间显著缩小以及便捷性明显增加等优势的同时也拥有致命的缺陷,即信息安全隐患重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图书管理方在管理平台的选择或开发中难以实现绝对安全与稳定性,网络黑客攻击等原因导致的图书档案信息泄露将严重阻碍图书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图书市场出现失序,给相关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二、不同单位的图书档案管理方法不同的单位对图书档案管理功能的要求略有不同,因此,在图书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上应考虑其差异性。本文谨以我国国土资源图书档案管理和设计院图书馆档案管理、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以及出版社的图书档案管理几大单位为例,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1、国土资源图书馆档案管理国土资源档案文献管理内容多数为国土资源历史记录的记载以及现实研究发展资料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针对国土资源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优化方法,需要考虑两大方面。第一,注重对网络环境的利用。在充分考量国土资源信息类别的基础上,对应给予珍藏的重要文献和资料进行分类珍藏,对于不同效用的文献与图书资料,应当建立网络版的图书档案,图书档案服务经过网络平台的优化后,能与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相关部门进行实时协调并与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合理链接,便捷的供不同需求的单位进行阅读下载。摒弃传统的“广大而全面”的管理目标,合理运用互联网网络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第二,贯彻实施信息化管理。要实现国土资源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加大对该单位图书档案第2页共4页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以及相关技术软件等应用的投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的利用率,通过计算机归纳整理后可降低其资料管理难度,提高其整体管理效率。同时,可使国土资源信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通过互联网面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使真正有查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