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微”,为老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三微”,为老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摘 要:“三微”即“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座”的教科培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也就是小课题、小课堂、小讲座。“微课题”是问题讨论的目标,“微课堂”是问题行动讨论的过程例证,“微讲座”是问题讨论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三微;教科研一體化模式;老师专业成长 一、三微“三定”,构建“三微”培育机制 法律规范科学的常规管理机制,是教科研工作稳步开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的“三定”“三微”管理机制,让“三微”落地生根。 1.“一定”项目团队,明晰方向。确定了培育项目团队,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并确定了每周教研日时间、每个教研组的负责人,组织开展“三微”教科研活动。 2.“二定”培育方案,法律规范实施。结合培育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整体规划,讨论制定项目培育方案,明确各年度绩效目标和专项经费的使用制度,构建了“三微”教科研工作的网络体系。 3.“三定”管理制度,保障落实。制定三微教科研工作制度,并由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年段长组成管理小组,实行“每日一巡查,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促进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三微“三步”,形成“三微”教科研模式 “三微”即“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座”。 “微课题”是微型科研,主要关注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且开展扎实的讨论。 “微课堂”,是指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展示一个教学的片段,从而验证微课题讨论中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微讲座”,指分析性地对前期“微课题”“微课堂”实践成果用“小讲座”的形式进行总结反思、归纳结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步:细微处提炼微课题 每学年初,教务处就会发布新学期微课题讨论的征集告示,各教研组以年段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析,选题、撰写课题申请书,申请教育办或市级小课题。课题立项后,在一学年里,各教研组围绕小课题开展“三微”校本教研活动。 第二步:微课堂唱响三部曲 课堂是课题讨论的主阵地,我们以微课堂作为课题讨论的载体,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逐步扎实开展微课堂讨论。 ★课前寻找策略:话题研讨——集体备课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围绕课题的讨论方向,筛选问题形成话题。接着针对要研讨的话题首先各自进行话题学习,在课题组里进行沟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汇总,形成小组对话题的共识,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