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花儿”文化异彩纷呈“花儿”文化异彩纷呈 人们称颂中国西北的民间歌谣“花儿”是“西北之魂”。“花儿”以其歌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传唱民族之众多、领域之辽阔及历史之悠久,堪称世界民歌之首。有文字记载五百多年之久的民间歌谣“花儿”,是中国西北各民族人民心中之歌,是老百姓口头之诗。 “花儿”,让文化艺术界引颈注目,展开较大规模的理论讨论,并推动“花儿”向前涌动,进入高峰期,这其中的主要力量,依赖于“花儿”自身之美的本质,是平民百姓在与天道和谐的行进中,彰显内心情感的天籁之声。我以为,对“花儿”这一口头传唱民歌、所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应该是要以有文字记载为开始、为依据。“花儿”理论讨论的兴起与进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反映其时代的政治局面、经济形势和人文环境。“花儿”理论讨论高峰期的出现与形成,主要表现在参加讨论人员的多寡和他们的理论水平的高低。 纵观“花儿”理论讨论的历程,”花儿”的兴盛,应该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但其中也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进展的阶段性,“花儿”理论讨论也跃现出不同的波澜。期间,涌现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重要代表性著作,以至有几年形成了多元化形态,催动“花儿”绽放播香的好时间,以至于达到了“花儿”理论讨论的高峰期。在中国”花儿”步入繁荣时期的景象中,如何系统了解和认识“花儿”理论讨论的现状、进展规律,以及伴随着兴盛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将会对“花儿”事业继续健康进展有其积极的作用。 “花儿”理论讨论的回顾 一、“花儿”理论讨论的兴起 “花儿”理论讨论的启明期,应属至今有文字记载的是十九世纪末,邓华堂先生曾经编录过的两个手抄本《花儿集抄》和《花儿探究》,但都未能面世便遗憾地佚失了。其次是上世纪 20 年代初的袁复礼教授所写《甘肃的歌谣-话儿》一文,连同他所搜集的“花儿”30 首,发表于北京大学《歌谣》周刊 1925 年第83 期。且把“花儿”误写成了“话儿”。 后来朱自清先生在讲授“歌谣”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还引用过一首“花儿”:“焦赞孟良火葫芦,火化了穆柯寨了;错是我俩都错了,不是再不要怪了。”接着是以张亚雄《花儿集》为代表的小繁荣期;其实,张亚雄也早在 20 年代起,开始了对“花儿”的采集、讨论和整理,虽然《花儿集》出版于 1940 年,他也属启明时期。 二、“花儿”理论讨论的新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花儿”被朱仲禄等一些著名歌手引领到京城,曾经引起了民间文学理论家们的注意。有唐剑虹等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