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袭战衣一铁夫一袭战衣一铁夫 李璐 杨星野 6 月 10 日,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门诊大厅,刚刚结束隔离休整的 125 名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挥舞国旗,庆祝凯旋。在整齐的方队中间有一处空位格外显眼——那是队员们留给于铁夫的位置。 于铁夫的猝然离世,令同事们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我们 126 人一起去支援牡丹江,说好都不掉队,铁夫却走了……” 年仅 42 岁的于铁夫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者的庄严承诺,留给人间的大爱深远绵长。 不知疲倦的“陀螺” 许多网友可能还记得,20XX 年曾在网上广泛流传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医生,在几台手术的间隙,累得倚着手术室的墙睡着了。而这张照片里的“网红医生”正是于铁夫。 20XX 年 4 月 12 日凌晨,于铁夫正值夜班,忽然来了一名急需做手术的患者。等手术做完已近天亮,紧接着还有一台手术,于铁夫没时间休息了,只好趁着手术区消毒的间隙,坐在地上、倚着墙面打个盹儿。这令人感动的一幕被同事拍了下来,并通过网络流传,于铁夫一夜之间“红”遍网络。 这个看似偶然的“走红”插曲,却有着必定的逻辑——在同事们眼里,于铁夫忙起工作来总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自 20XX 年进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工作,于铁夫连续六年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他曾因为一台高强度手术,连续工作 36 个小时。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于铁夫主动请缨,担任第一医院北院区隔离病区1 号楼负责人,每天将自己牢牢“钉”在病区。 疫情防控期间,同事们最常听于铁夫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先来!”防控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风险,尤其核酸采集,更要面对面地接触危险人群。每一句“我先来”,背后都是一种毅然担当:把危险留给自己,同事们就能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一些。 人如其名,因为有着“舍命三郎”般的铁汉作风,平日里,同事有时也会喊他“铁大夫”; 危险关头,更是彰显了他刚强勇毅的本色。 有时赶上正要下班,有重患被送来,他立即把刚脱掉的白大褂又穿上——“病人在他那里,永远是第一位的”; 组内实行轮班制,但危险的事只要他能独自完成,就不会再叫他人; 疫情期间,医院实行病房全封闭管理,于铁夫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连续 40天留守科室照顾患者,每天协助做消毒工作,给患者送饭,疏导患者情绪…… 回想起和于铁夫并肩抗疫的日子,普外科八病区主任刘晓斌声音哽咽:“短短一个月,他一下子瘦了十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