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减贫治理的制度性特征和政策框架中国减贫治理的制度性特征和政策框架 打开文本图片集 编者按: 20XX 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 年)》中规定“到20XX 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进展差距扩大趋势。”20XX 年是扶贫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检验成果的一年,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博士每期撰写文章,系统梳理中国十年来的减贫成就,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同时就国内外读者关注的问题给予解答,希望能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條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XX 年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减贫成效进一步显现。中国减贫治理的目标是,到 20XX 年底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减贫沟通合作,推动全球减贫进程。 中国减贫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一是,以制度改革解决农村普遍贫困的阶段(1949-1978 年)。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包产到户。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展教育卫生事业,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生存状况大为改善。该阶段,粮食总产量增加 1.69 倍、婴儿死亡率下降 75%、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近 30 岁、温饱线以下农村人口比重降低了 50 个百分点。 二是,扶贫开发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区域性整体贫困治理成效凸显的阶段(1978-20XX 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划定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扶贫工作专责体系,形成跨农业、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进展领域的议事协调机制,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行动。 三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时代(20XX 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庄严承诺到 20XX 年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扶贫工作向落实到人、“精准滴灌”转变,向分类施策、“靶向治疗”转变,向“拔掉穷根”、可持续进展转变,制造了中国减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