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西神话传说中的蛇意象之对比中西神话传说中的蛇意象之对比 摘 要:神话传说是最古老的文学创作形式,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然而无论是气概恢宏的中国神话还是浪漫传奇的西方神话,都有很多关于蛇的神话故事。本文运用原型批判对蛇意象在中西神话中反复出现的蛇形象,找出在中西神话中各自的蛇的基本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文化中对蛇的不同认知,展现中西文化的各自特点和文化的差异性。 关键词:神话传说 蛇意象 原型批判 文化差异 一、简要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谈蛇色变”。然而蛇作为十二生肖的一员,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蛇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图腾崇拜。而在西方文化中,蛇好像永远摆脱不了原始诅咒,诱惑、邪恶是其本性,是灾难和祸乱的根源。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诸多不同之处。 原型批判被认为是最能解释和说明神话的理论体系。神话的叙事结构极具象征性和想象性,但先民在制造神话的阶段并没有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更多的是直接从自然界找参照物,进而把集体的记忆、信仰、意识给予该参照物,前提是该参照物和集体的记忆、信仰和意识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本文所谈的原型并非找事件或空间上的具体意象,而是存在于人类集体心理中的内在意象,是一种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的恒久性的结构性认知理念。 二、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蛇形象 (一)人类始祖,开天辟地 女娲和伏羲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于“古未有天地之时” ,他们就孕育万物,神交育民,是创世之神。 女娲又作女希氏,传说她有神圣之德,抟土造人,故称娲皇,是传说中中华夏民族的始祖。[1]《山海经》中提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女娲被给予了蛇的身躯,不仅是神话的神奇性,还因为蛇本身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由此可见,蛇早已植根于中国神话传说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土壤,稳居人们的心理家园。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古代典籍中记录的最早的王。典籍中关于伏羲的形象也有间接的说明。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中提到:“复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2] 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砖墓画像中的伏羲、女娲形象,腰身以上是人形,穿袍戴冠,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尾端紧密地卷曲在一起。[3]可见,蛇维系着华夏民族对祖先的崇拜,是民族意识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