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争夺控制权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一、引言 企 业 的 融 资 结 构 (financialstructure) 又 称 资 本 结 构(capital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信贷、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又有企业内部股本和外部股本之别。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对为夺取某个企业的决策控制权而实行的种种策略及行为,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目标方的适时反争夺两个方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发起方主动争夺的主要方式有:要约收购 (tenderoffers) 、 委 托 投 票 竞 争 (proxycontests) 即 代 理 权 之 争 、 兼 并(mergers)、收购(takeovers)等;目标方适时反争夺的主要方式有:金降落伞(goldenparachutes)、焦土政策(scorchedearthpolicy)、毒丸(poisonpill)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争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融资结构具有显明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二、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本和债务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权基础。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一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最近几年来,有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讨论相当活跃。 现有文献的讨论成果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至少可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发挥着治理效应:一是激励效应,融资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传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