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沟通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沟通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刮痧》中的文化差异,透视了中西文化差异之源,解析了中西文化中的具体差异,提出各民族应当在多元互补中完善和发扬自身的文化,同时勇于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接纳多元文化,培育文化移情能力,构架无国界的国际文化,最终促进各民族文化健康进展。 [关键词] 《刮痧》;文化差异;多元共存;健康进展 电影是社会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电影能启迪人们心智,激发人们重新审视现实世界,悟出生活的真谛,同时使人们通过自身反思,提升内涵,增强自身素养和修养。电影《刮痧》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中西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文化体系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从事对外沟通的人们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中西文化沟通。 一、故事创作背景 《刮痧》的导演郑晓龙的创作初衷不同于大多数商业大片那样哗众取宠、攫取票房,而是深深贴近现实生活,“以亲情为切入,以文化为旨归”。郑导演在一次访谈时说,创作灵感来自现实生活:当时爱人在美国读书,导演本人对美国社会有了很多接触,而且一个朋友的类似经历使他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从而获得了创作灵感。为了凸显文化冲突,导演把拍摄地点选在了美国本土文化氛围浓厚的密苏里州,以利于充分展示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过程。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构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多个因素,展示了矛盾冲突的过程和演变,也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二、中西文化差异溯源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东方人见到了统一忽视了区别,西方人见到了区别忘记了统一。”而我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指出:“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他们都从宏观上对中西文化差异做出了高度的概括。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其实都是表象,文化差异的根源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才是根本,是内在的,固有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又起因何处呢?人们的思维方式差异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和人们所在的生态环境、生活条件息息相关。不同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了特定的文化体系,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是农耕大国,辽阔的土地资源、众多的人口、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以聚居为主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这样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