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刘贵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刘贵芳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一身朴素的衣着,从南阳堡村自己家的门诊赶到了养老院。她高挑的个头,圆圆的脸庞,进门就说:门诊与养老院不远,就三两分钟的路。一双温和的眼睛里透出善良的笑意。学刘贵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这两天,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比往常热闹许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刘贵芳回信的消息,在XX省XX县区南阳堡及周边村庄不胫而走,不只是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当地不少村民也都想看一看总理的来信,一同分享这份喜悦。直到现在,刘贵芳依然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和其他17名最美村医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时的情景。两年有余,刘贵芳倾力付出,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模式的敬老院,如今,李克强总理的这封回信,如寒冬暖阳,给刘贵芳一家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故事:两年前,总理夸她平凡中见伟大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XX县区南阳堡村卫生室最美村医刘贵芳的回信,由XX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送达刘贵芳手中。看完回信的刘贵芳欣喜不已,接下来便是与XX市、XX县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并抽出空暇,接受媒体采访,忙碌至深夜才回家匆匆休息。清晨的冀南平原,安静、祥和。19日,天色微亮,刘贵芳和她的爱人孙志宇便来到敬老院。院落里,两三位老人散步遛弯,刘贵芳与他们寒暄问候,随后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事宜。回忆起两年前在北京与李克强总理见面时的场景,刘贵芳依然情不自禁流露出幸福的神色。我仅是尽责罢了,做了一点平常的事儿hellip;hellip;微不足道,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刘贵芳说,她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进入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第1页共6页那次会面时,李克强与大家一一握手。刘贵芳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想到李克强走到她跟前,问了她家里的一些生活情况,还有平时工作如何开展等等,两个人交谈了有十多分钟,最后还专门对她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他听说我们家是医生世家,便赞叹lsquo;你们是积善行德,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是平凡中见伟大rsquo;。李克强表示,我们一定要强机制、保基层。今后一定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现在实行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一定要制定好机制,保证乡村医生的收入。数百个日夜,总理的音容笑貌萦绕于心,他的嘱托时刻回响在耳旁。刘贵芳说,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响,四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找她看病,自己却分身乏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空巢老人无人照料。于是,刘贵芳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这些老人集中起来,发挥家里的医术专长,开一个医养结合的公益养老院。起步。再难也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刘贵芳的爱心敬老院刘贵芳的丈夫孙志宇,还有他们的儿子,都是医生。孙志宇还是镇卫生院院长,也算见过世面。但听到爱人要建敬老院的想法,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啊。两口子经过分析,觉得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该问题不大,我们几代行医,更何况还守着卫生院的医疗资源,这是优势,老人的生活方面,爱人不仅富有爱心,还非常细心,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呀。孙志宇经过粗略测算得知,仅前期的基础建设部分就需要1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刘贵芳则坚持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能设法解决。刘贵芳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款,再从银行贷款,但还不够,他们便把孩子结婚时的轿车卖了。敬老院里一片生机盎然听说刘贵芳建设敬老院资金紧张,XX市主要领导协调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扶助支持。第2页共6页20XX年6月,敬老院破土动工。一年后,投资295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可以容纳150人的敬老院落成。刘贵芳说,因为敬老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拼尽全力周转,基本能够维持日常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不管怎么说,相信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正像总理说的:前景广阔,空间无限。比如护工,目前只有三个人,每月仅300元生活费,很难留住人。刘贵芳说,还有部分鳏寡老人医疗费的报销问题,尽管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但余下的他们也担负不起,没办法,只有由敬老院承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