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复习一、名词解释2 章矿床: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矿石矿物:产于矿床中可以被工业利用或从中提取有利用价值成分的矿物。脉石矿物:矿石中有用矿物伴生的无用的固体物质,其组成的矿物为脉石矿物。夹岩(石):指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脉石:指矿体中不可利用的矿物和岩石。矿石结构: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所显示的形态特征。矿石构造: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海绵陨铁结构:指金属矿物为他形粒状集合体,填充在自形硅酸盐矿物颗粒周围的结构。边界品位:指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边界时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含量。工业品位:是指在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者储量计算的既定块段中,有经济效益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含量。围岩: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体周围无实际利用价值的岩石。成矿母岩:指能为一个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矿源层:成矿物质来源的地层。矿化期:指一个较长成矿作用过程。矿化阶段:指一个矿化期内的一段较短成矿作用中矿物堆积过程。3 章克拉克值:即丰度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其丰度值。浓度克拉克值:是某一地质体中某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也叫富集系数,它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浓度系数:矿床工业品位与该矿种的元素克拉克值之比值。成矿作用:成矿作用即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在太阳能的影响下,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在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中形成岩石或矿床,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使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可以产生某种有用矿物的富集而形成新矿床,或者使原来的矿床经受强烈的改造,成为另一种工艺性质的矿床。叠生成矿作用:在漫长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多次成矿事件的叠加,是产生叠生矿床的主要原因。4 章岩浆矿床:是由各类岩浆在其生成、运移或就位过程中,主要通过分异作用和结晶作用,使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