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它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代数式的求值,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这个课题,学生将初步感受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过程。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意在通过课题学习: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符号表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渗透函数思想。2.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的相关性来说,它是本册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又是后续函数的学习的铺垫,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意识。在活动经验上来说,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2)在探究事物变化趋势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借助 excel 和计算器让学生体会“逐渐逼近”的数学方法。(3)通过经历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看:初一孩子正处于少年期,自我及自我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初一的孩子,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他们对于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事或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学生已有的准备: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会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建立了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2.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用“夹逼”法探索盒子容积的最大值;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 重视新技术的运用课标特别强调了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和计算器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