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展历程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52 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 年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2007 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 ,欧盟经历了6 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 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几次扩大 欧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 比利时 和卢森堡 在 巴黎 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 布鲁塞尔 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 英国 、丹麦 和爱尔兰 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 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 和西班牙 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 欧洲联盟 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 奥地利 、瑞典 和芬兰 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 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 、 匈牙利 、 捷克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 立陶宛 、 马耳他 、 波兰 、斯洛伐克 和 斯洛文尼亚 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 举...